利比亚战火燃烧已一月有余,5800多名江苏籍劳务输出人员远离了危机,回到祖国。但是,那些资本输出的企业却没有那么幸运,经济损失,加上精神伤痛,迫使我省赴利投资企业重新审视“海外淘金”之策。面对持续动荡的北非、中东局势,相关各界也在开始反思“走出去”战略。
投资两亿,几乎血本无归
“唉……”4月20日,溧阳海博箱包有限公司的老板强健康接受采访,开口就是一声长叹,“我在利比亚米苏拉塔的钢厂完了!”13日政府军进了钢厂,14日凌晨北约的轰炸跟着就到了,厂房、办公楼、宿舍楼炸了,几十辆车炸了,设备炸了……一位留守的外籍工人炸断了一条腿。16日,反政府军攻进厂里,又是一场洗劫。强健康说,他2000年就去比利比亚闯荡,“11年来赚的钱都砸进了钢铁厂。如果没有内战,这个投资2亿多元、年产30万吨的钢厂4月6日就投产了。”
“几乎全部资产都扔在了利比亚,那边银行里还有几百万美元的存款出不来。”撤回来一个多月,我头发白了一半。刚刚厂长又打电话来,问撤回来的工人工资怎么办。愁啊!“很难想象,这位一个多月前的41岁亿万富翁,如今却为180万元的工资愁白了头。”
在利比亚内战中遭殃的企业,不只是这一家。
记者调查了5家在利比亚办厂、承包工程的江苏企业,损失最少的超过1亿元,最多的达4亿多元。这些企业,遭受的不仅是设备、材料等看得见的损失,还有未支付的工程款、洽谈好了的项目和未来的市场。
“走出去”,政治风险最难控
利比亚住房项目是竑成公司在海外承接的第一个工程,虽然损失惨重,但总经理姜永飞表示,以后还是要“走出去”的。他说,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确定了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去年国际贸易仅是纳税就有5000万元,今年能突破2亿元呢。”
跨出国门当老板,到国外淘金,一批中国企业尝到了甜头。然而,企业“走出去”之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翻看世界地图,走出国门的企业集中在中亚、西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而能在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地区立足的屈指可数。发达地区,稳定、安全,但入门难、商机少;不发达地区,机会多、门槛低,但不稳定、风险大走出去的企业,常为这“两难”所困扰。
“在利比亚每吨废钢只有800元,而国内要3300元;利比亚的燃油、天然气都比中国便宜,生产成本低。”强健康说,如果利比亚没有发生战乱,钢厂如期开工,两年就能收回2亿元的投资。
“我们也知道尽量不要去非洲、中东等容易出现政局动荡的地区。但不去那里,又能去哪里呢?”南通云峰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经理李迎峰说,他们公司全靠在非洲、中东等地的海外工程过日子。
记者采访发现,“走出去”企业,不少对目的国情况缺乏了解。一位宜兴老板明确表示,当初决定到尼日利亚投资,是听朋友介绍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对投资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并不清楚,也无从知晓。对他们来说,到国外投资办厂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碰运气”。
“排雷”,不能靠企业孤军奋战
而“利比亚经历”,让正在试图走出去的企业多了一份理性。省商务厅统计显示,一季度江苏省“走出去”强势增长,共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3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5亿美元,而利比亚战事发生后,对非投资明显下降。
北非、中东地区局势变化,给了企业太多反思和教训。
“搞企业难免有风险,但企业对于生产经营和市场的风险容易把握,对于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确实不太容易预判。”南通市商务局局长羌强说,即使是上规模的企业,赚得一两亿元净利润也很难,但是,碰上利比亚内战这样的“不测风云”,一眨眼就没有了。
国际政治风险“排雷”,单靠企业很难。
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远鹏认为,首先,政府部门应有更多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制度性建设,在项目先期评估、信息咨询、联络协调、应急处理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可以通过国家间签署“投资保障协议”来为“走出去”企业增加一件“防弹衣”。其次,对企业而言,应提高化解政治风险的意识和技能,通过投保“境外投资险”和再保险等方式,花小钱免大灾。不久前,同在利比亚承包工程并遭受巨大损失的北京建工集团和北京宏福建工集团,收到了1.3亿元的先期赔付。据悉,这两家企业由于事先投了境外投资险,最终将获得来自保险公司的超过3亿元的理赔。反观很多在外投资的企业不仅没有投保境外投资险,甚至连“信用保险公司”和“境外投资险种”也不知道。溧阳海博箱包有限公司的强健康就是上个月去北京向商务部汇报损失时,才头一次听说有境外投资险这回事儿。
全球箱包网观点:日前,随着国内企业成本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涉足境外投资。为了规避风险,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幻,我们箱包企业务必提前做好综合情况调查,充分了解投资地的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风险规避方式方法等,切忌盲目跟风。